0°

每月1亿刀!OpenAI靠大模型赚翻,互联网大厂商业化野心如何安放

  OpenAI靠大模型赚翻了!

  近日,据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,OpenAI的首席执行官萨姆•阿尔特曼(Sam Altman)本周对员工透露,OpenAI的年营收达到了13亿美元。

  自今年2月推出付费版ChatGPT以来,OpenAI营收速度取得了显著增长,主要来自用户对其会话聊天机器人的订阅。

  要知道OpenAI去年全年收入为2800万美元。如果OpenAI今年的营收为13亿美元,那就是同比增长超4500%,等于翻了超45倍。

  可以说,无论是在讲故事层面还是实际营收层面,OpenAI都为产业打了个好样。

  OpenAI靠订阅服务打了翻身仗

  今年以来,虽然OpenAI推出ChatGPT,引领了AI时代的进程与发展,但它的盈利一直不被外界看好。

  大多数媒体同时看衰OpenAI并不是毫无缘由。硅谷权威媒体The Information今年8月报道称,OpenAI在2022年营收0.28亿美元,亏损5.4亿美元。

  再把时间线拉长来看,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,尤其是GPT-3.5爆火之前,OpenAI的所有营收,均来自“金主爸爸”微软的注资。

  随着GPT-3.5在全世界范围内爆火之后,OpenAI就已经开始运转商业化流程。

  先是在2023年2月2日,OpenAI宣布推出ChatGPT Plus,也就是收费制订阅服务,以每月20美元的价格,可以让用户在高峰期优先使用ChatGPT。

  然后在2023年4月12日,OpenAI宣布推出基于付费订阅的的商业版产品ChatGPT Business,以使企业能够在控制自己数据的情况下使用他们的服务。

  最后,OpenAI在近日表示,要继续推出企业版的Beta版本,也就是俗称的“定制版”,能为大中小企业提供更多ChatGPT定制化选项。

  多套组合拳打出来,让人们看到了AI公司靠大模型算法软件创收的前景。

  与此同时,生成式AI给微软带来的商业价值的速度是飞快的,微软通过旗下搜索引擎Bing和办公软件Office 365开始为用户提供基于ChatGPT的服务,尤其是在3月份Office 365 Copilot基于GPT4.0模型的Office全家桶功能展示,其PPT能力、Excel表格处理能力让办公室白领感到无比兴奋,并且可能会产生极强的商业价值。

  国内互联网大厂商业基因爆发

  毫无疑问,OpenAI确实靠订阅服务打了翻身仗,再把时间拉长来看,OpenAI也并非个例。

  订阅付费模式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,且客户接受度很高,一直是国外软件产品非常重要的盈利方式,包括我们熟知的奈飞、HBO、spotify等,甚至马斯克收购推特后,就推出多项付费服务。

  但和国外互联网大厂不同的是,国内互联网面向大众的开始与扩张,几乎都是以免费和便宜为利剑,从而打开了市场的缺口。这基本也是所有互联网产品与平台发展初期必走的道路与宣传噱头。因此便宜和免费就成了互联网相对典型的标签。

 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内,用户们习惯了从互联网上免费获取。甚至本来需要收费的产品与服务,最终只剩下没落和免费这两条路可选。比如当年的杀毒软件,价格几乎没有低于三位数的,但当携带着免费杀毒功能的360卫士横空出世后,付费的杀毒软件彻底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,成为了人类历史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。

  在度过了前期用户积累的野蛮生长阶段之后,对于企业来说,寻找盈利点是目前的当务之急,部分国内企业开始尝试订阅付费模式。在这种情况下,腾讯会议就是其中一个缩影。

  目前,腾讯会议个人版会员仅支持按月售卖;企业版/商业版仅支持按年售卖。个人版本连续包月、12 个月、3 个月和 1 个月,对应的价格分别是 25 元、288 元、88 元和 30 元。

  与此同时,阿里旗下钉钉也提出全面商业化。在免费的标准版之上,企业还可购买专业版 (9800 元/年)、专属版 (10 万元/年起) 或专有版 (100 万元/年起),获得更专业的服务。在免费的标准版中,部分付费功能也支持单独购买,例如高清会议室、电话会议、数据恢复等。

  飞书会议,目前个人用户仍可使用免费的语音转文字功能,但高清画质也需要升级至企业版 (1440 元/人/年) 或旗舰版 (2400 元/人/年)。

  说白了,互联网软件产品也是一件商品,就像喝奶茶做按摩一样,拥有一件产品或享受一项服务都是要付费的,都是最原始商业逻辑,不过目前来看,国内软件产品还在努力学着挣钱。

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
    所有的伟大,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!
欢迎您,新朋友,感谢参与互动!欢迎您 {{author}},您在本站有{{commentsCount}}条评论